▲点击上方蓝色小字,立即关注元知共读
今天我们来一起共读《雍正十三年》第五节:帝王之家,情浅缘薄(P305-P351)
“最是无情帝王家”,这句话是朱棣说的。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,任何人都不得侵犯,管你是夫妻、兄弟还是父子,只要稍微露出纂逆的端倪,立马毙命。
何为帝王,帝王就是天下百姓的王,帝王不是没有真情,他的真情只是有斤两,他会去权衡哪个更需要,他做的一切都是要为天下百姓负责。
如果你生在帝王家,你兄弟跟你争皇位,你怎么办?让贤?争夺?你能肯定你兄弟不会在你背后捅你刀子?
在这场皇位争夺中,雍正虽然取得胜利,继承皇位,贵为天子,但还没有结束,因为雍正的权力根基不稳定,朝中还盘踞着各种势力。
十四阿哥胤祯以及背后的军方势力,八阿哥胤禩及其党羽,这些都是妨碍雍正集权、专制、独裁的障碍。所以,上位后的雍正不得不展开一系列夺权、扩权和集权的权力斗争。
八阿哥胤禩的残余势力还在,更何况八阿哥胤禩等人也不甘心失败,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东山再起,甚至发动宫廷政变,刺杀雍正,夺回江山,夺回政权。
为此,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根深蒂固的八阿哥胤禩派系,雍正不得不采取政治手段笼络人心。
他知道一味的打压不仅给人话柄,什么不仁不义、惨杀兄弟、残暴不仁,而且会造成一种人心惶惶的氛围,不利于统治。
打压不是长久之计,政治家要的是各方势力、各方力量的支持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,能拉拢的尽量拉拢,不能拉拢的或杀或孤立对方。
雍正采取的手段是分化瓦解。他首先将八阿哥胤禩集团的骨干份子九阿哥胤禟支开,调他去西北,瓦解八阿哥胤禩集团。
九阿哥胤禟似乎并不是什么善类,他是八阿哥胤禩派的核心成员,此人最会干的事就是上蹿下跳、推波助澜、出谋划策、挑拨离间。
也没见其有什么本事,比起八阿哥胤禩的才能他要差远了,甚至连跟自己一个妈生的五阿哥胤祺都不如。
五阿哥胤祺十几岁就封贝子,他二十多岁才混到这个爵位,可见其的才能。估计九阿哥胤禟也有自知之明,明知道自己不是干大事的料,于是依附于八阿哥胤禩,幻想等八阿哥胤禩将来上位,论功行赏自然少不了他的。
对于这种人,不仅没什么用,反而会给自己添麻烦,因此,雍正直接软禁在西北,等同于充军西北。但对于不仅贤明而且政治网络深厚的八阿哥胤禩,雍正显然不能这么做。雍正的办法是笼络、政治安抚。
他不仅加封八阿哥胤禩为和硕廉亲王,还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兼理藩院尚书、协管工部,并与十三阿哥胤祥、政治局委员马齐、政治局委员隆科多等人一起组成内阁。
表面上看是得宠,实际上是雍正的政治手段,目的是稳住。
所以,聪明的八阿哥胤禩也知道这是雍正的诡计,就连他的福晋都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透彻。可是,八阿哥胤禩他能怎么办呢?他只能任雍正摆布,甚至被雍正戏弄和打压。
雍正元年,雍正借口太庙更衣帐房油漆味大,让工部负责人胤禩和工部侍郎、郎中等一起跪在太庙前一昼夜。显然这是雍正的故意行为,这么一件小事,按道理只需要体罚一个大臣即可。
雍正行事如此刻薄,胤禩又怎么咽的下这口气?
具体是什么原因无从追溯,只知在雍正二年,雍正指责胤禩及其亲信马尔齐哈、常明等人拉帮结派、结党营私、阳奉阴违、扰乱朝纲。
接着在雍正三年,雍正又指责胤禩怀挟私心、摆弄是非,对抗皇帝的命令。同年,雍正革去了胤禩的王爵,并派人监视胤禩的一举一动,限制他的自由。
直到雍正四年,雍正决定彻底清洗掉胤禩、胤禟的势力。雍正首先历数胤禩、胤禟、胤禵等罪状。
滥用职权、贪污、受贿,与蒙古勾结,危及社稷安全;操纵言论大肆攻击皇帝,目无法纪;监听皇帝,阴谋政变。
然后在宗人府中除去他们的名字,并将他们囚禁于宗人府。接着将他们改名为“阿其那”“塞思黑”,意思是狗和猪。最后在示胤禩罪状四十款,胤禟罪状二十八款,胤禵罪状十四款。
胤禟最终被折磨致死,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,但有人认为他是被毒死。胤禵虽然没死,但被圈禁,生不如死,直至乾隆即位后,才恢复了自由。
这便是生在帝王之家不得不做的割舍,情缘浅薄。
—end—
“竟有一亿人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”:他们为什么要屏蔽自己的过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