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宗德
汩罗江,名耀千古……
汩罗江上“魂”,日月经天……
汩罗江,因楚国三吕大夫屈原,沉溺江水,以身殉国,古往今来,龙舟竟发,国人招魂,以招我国历史上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“爱国魂”。
屈原的“爱国魂”,诠释了他“上下求索”的“家国情怀”;诠释了他“修明政治”的“美政思想”;诠释了他“虽死犹荣”的“人格价值”。
追思屈原,我们不考问历史,但历史会让我们思接千古……
一、汨罗江:一座华夏文化的地理座标
汨罗江,发源于江西修水,分为南北两支,南支称汨水,北支称罗水,合于汨罗江口,流湘江,汇洞庭,入长江,奔大海……
汨罗江畔汨罗山,有座玉笥山矗立其间。
两千多年的前,屈原在这里写下怀念楚国的《哀郢》后,闻听秦国攻破楚国都城郢,屈原感到救国无望,于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作怀沙而自投汨罗江。
屈原的死,历史上文人有“殉国”、“死谏”、“愚忠”等褒贬之说,司马迁定论:屈原忧国忧民,以身洵国,虽死优荣,重于泰山。司马迁一篇《渔父》,将其载于屈原传记,足以佐证:
渔父遇见屈原,行吟泽畔,游于江潭,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,渔父问曰:“子非三闾大夫与”?“何故至于斯”?屈原曰:“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”。自己与众不同,独来独往,不苟合,不妥协。渔父便劝说:“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世人皆浊,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?众人皆醉,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?何故深思高举,自令放为?”,你何不与世浮沉、免招流放之祸。屈原曰:“既莫足与为美政兮,吾将从彭咸之所居!”,又曰:“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,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尘埃乎”?《渔父》中的屈原,是一个始终不渝,舍生取义,坚持理想、的强者。渔父“莞尔而笑”,兀自唱起“沧浪之水清兮”的歌,“鼓枻而去”。
《渔父》的文学价值,既刻写了屈原的人文情怀和思想性格,同时也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。《渔父》中,屈原一句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!”的诗句,渔父一句: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吾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”言谈,虽然中国从此,历代有侠义武士为“操守气节”而成为“英雄”,历代亦有文人雅士曾以咏唱“隐山逸市”为乐趣成为“隐者”;但是中国历史让屈原“为国为民、虽死犹荣”的形象,为后世铸魂而光耀千秋。
汨罗江,成为了中华历史文化的地理标识。
汨罗江,江水悠悠,从远古走来,汨罗江上“魂”,屈原的“爱国魂”,“上下求索”“虽死犹荣”的“家国情怀”,名垂千古。
二、爱国魂:一尊民族精神的历史丰碑
一幅《屈子行吟图》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胸怀壮志,意欲“治国平天下”的三闾大夫。惨遭流放,现实给他以无情打击,可他创作的楚辞,饱含多少辛酸与凄苦,让我漤然泪下。
楚怀王时,屈原任左徒、三闾大夫,对外主张联齐抗秦,对内主张举贤授能,力主法治,修明政治的美政思想,名耀千古。
沅湘大地,是屈原两次放逐之地,而沅澧大地,是屈原采集民风,撰写楚辞的放歌之地。
屈原的“人格价值”演绎了他的“文化价值”。屈原的《离骚》《九章》《天问》等惊世之作,开创了《楚辞》文化先河,奠定了屈原的历史地位。
汩罗江上“魂”,是屈原的“爱国魂”,源自于华夏古老文化中的盘古“魂”,屈原的“家国情怀”,源自于中华文化中:“天人合一,生生不息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己”的精瘁。
汨罗江上“魂”,诠释“天人合一”。“天人合一”古为天道。屈原《天问》中:“启代盖作后,卒然离孳”。“皇天之不纯命兮,何百姓之震愆——《哀郢》。宇宙苍穷,日月星辰,天道昭示:天人合一,宇宙生灵,浩翰生气,伏潜生机。
汨罗江上“魂”,诠释“生生不息”。大地无言,江水泽润,孕生命,育万物而“生生不息”。屈原《九章》里“悲回风之摇葸兮,心冤结而内伤;物有微而陨性兮,声有隐而先倡——《九章之九悲回风》”。泽水往低流,山高人为峰,阐释生命至真,生存至善,生活至美。人生向往,真善美。
汨罗江上“魂”,诠释“鞠躬尽瘁”。人之为其人,有其思想灵魂。屈原《招魂》“朕幼清以廉洁兮,身服义而末沫——《招魂》”;“青青受谢,白日昭只——《大招》”。生命向上,人之本性,勤劳智慧,是人特色。人谓道:人生睿智,在于睿寻、睿建、睿连,心向往之。
汨罗江上“魂”,诠释“死而后已”。人之生死,操守运命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帝高阳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——《离骚》”。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!”。死生观念,人皆审视,苟且偷生,生不如死,为民举义,虽死犹荣。伟人名言:“生的伟大,死的光荣”。,
三、家国情:一个千古传唱的人文情怀
沿着屈原吟唱:“路漫漫其修远,吾将上下求索”的足迹,我怀惴缅怀之情来到汨罗江畔……
伫立在屈子投江殉难处,汨罗江畔的河泊潭,我望见江上“云”,欲见江上“魂”,似见屈子“人”,望见这位“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”的千古文人,时空只能让我在梦幻里相见。
汨罗江畔,屈原身穿三吕大夫衣冠,漫游江滩,我便走上前去问候:“三吕大夫好啊?三吕大夫”?三吕大夫笑容可鞠,点头示意:“好啊,好!”。“我从沅水来,想拜见您”。他笑着曰:“沅水,沅芷澧兰,好山好水,我的采风之地”!“三吕大夫啊!您为何溺水啊”!屈原沉思片刻便说:“面对昏君,国已亡,家破人亡啊”!“屈子您的死,给后世立下了丰碑”。“不谈丰碑,只望后人以史为鉴”。
三吕大夫:您死后两千多年,人们仍在“问天”?世界仍不安宁?社会仍有“忠奸权臣”、人间仍有“君子小人”,人们对道义、生死、公私、是非、善恶、美丑时有迷惑,仍有人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泪下”。
屈子直面告之:“吾沉溺江水,足以告之后人:皇权根深蒂固,私者利欲熏心,切望世人增长记性,前车之鉴,乃后世之师兮”。屈子说完便一股青烟腾空而去,只见汨罗江上水柱冲天……
漫步在汨罗江畔,我回味屈子的话,远望玉笥山云雾缭绕,透过云雾,我似乎望见曾照古今的太阳仍像一位慈祥的老人,望着我们,告戒我们;人在做,天在看;历史是人书写的历史,历史是过往人和事的故事,历史不会重演,但会重现,历史警醒人们:不要忘记历史,增长记性,吸取历史的教训。
在中华古老土地上,华夏炎黄子孙创造了灿烂文化,灿烂辉煌文化开创了灿烂辉煌历史。中国历史,如九曲黄河,一往无前,一去不复还。
中国历史,有文字记载五千年。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,至秦一统中国,始建封建王朝,封建吏治“家天下”延续两千年,有分合,亦有往复,有辉煌,亦有凋蔽;有滚滚硝烟,亦有鼓乐齐鸣。
中国历史,封建王朝的“家天下”,兴:百姓苦,亡:百姓苦,历史好在穷苦百姓奋起反抗,人民揭杆起义;中国历史,胜者王,败者寇,历史周期循环往复,历史好在终由人民主宰,人民终究是历史的主人;中国历史,曾有几次外族入侵,历史好在生命力极强的中华文化,承继延续五千年从未断流。
中国历史到了近代,有八国联军,鸦片战争、抗日战争外寇入侵,还是民国推翻帝制又重演“你唱罢我登场”的帝王戏,历史好在有中华文化滋养的民族英雄,勇立潮头,前扑后继,振兴中华,中华民族终将讫立在世界东方。
我们悟读中国历史:古老华夏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源泉?从民族分裂到国家统一,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;华夏炎黄子孙始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历史主人。
我伫立在古老汨罗江口,望见汨罗江水,汨汨流淌,汇入洞庭湖,这个博大宽广的湖泊,曾经滋生“古老洞庭龙文化”:“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”的“天下观”,屈原的“爱国魂”,不就是“古老洞庭龙文化”“天下观”的“天下情怀”吗!岳阳楼,一幅楹联:“洞庭天下水,岳阳天下楼”,让我忧思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范公情怀,不就是屈原的“爱国魂”的爱国情怀承继延续吗!
汨罗江,这座铸就华夏历史文化的地理坐标,这个闪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化丰碑。屈原的“爱国魂”:“虽死犹荣”的“家国情怀”,“举贤授能,力主法治,修明政治的美政思想”和伟大爱国主义的“人格价值”和“文化价值”,仍将昭示天地人间!
“路漫漫,其修远矣,吾将上下求索……”!
家国情,公者千古兮!
爱国魂,名垂千古兮!
2020年3月18日
参考书目:
《屈原》郭沫若
《屈原研究》常德市汉寿县文史委、屈原学会编
作者简介:
罗宗德,男,中共党员,常德市鼎城区公安局退休干部。
通讯地址: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白马湖街道富强社区三组。
电话:13575219598
邮编:4151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