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6日下午二点三十分的场,我和公安局退休同志与来自鼎城区部分单位的众多党员一起,在鼎城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巜迟来的告白》。随着镜头的展开,一下勾起了我对片名答案的寻求:谁对谁告白、告白什么、为啥迟来呢?
好些年没进电影院了,因为进场早又没坐号便选坐正中。在我有限的认知里,感觉场内装修现代、灯光很炫、银幕宽大,观众坐椅分三区有很多排。尽管坐位显得比较空,但精彩的剧情却引得观众时而笑声满堂、时而惊叹一片、时而声息悄无、时而会心议论。我的情感也随着大家一同起伏,多次被剧情感动得泪眼模糊,其中感受的家国情怀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。剧中主人公叫老余,他在作为军人镇守海岛边疆守国家舍小家后,又作为扶贫志愿者帮别人家舍自己家,全片贯穿了父欠女之陪伴之情,子欠母之孝敬之情,村干部与村民的乡里之情,扶贫与被扶贫的误解之情……
第一个泪目的场景,是老余为扶贫队员做好鸡蛋面,珠子突然放下手中的碗筷,跑到窗前垂泪。她说:“我爸爸生前也是这样子做面给我吃,也是放一个水泡蛋。”虽然年纪大了,但这让我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生活,家在偏僻农村的孩子对营养的需求,当时在学校的生活条件是极难满足的。每当星期天下午返校前,母亲总是想办法打碗红糖蛋,里面放上很多猪油让我吃了,用以耐得一阵营养不足的学生餐。返校要走十来公里的小路,记得有次呛了风在路上吐在雪地里的都是油。母亲在今年春节过后去世了,在她86岁的人生中经历了中国农村妇女所有的艰难,但她却很感谢晚年从每月55元增长到80元的养老金,自己种菜、养鸡也舍不得用。在今年春节后抗击新冠肺炎最紧张的日子里,母亲把儿子永远的怀念留在了家乡的青山绿水之间。影片中的山间小路、泥泞公路,让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同父辈们送交公粮、开挖公路挥汗如雨的身影。
第二个泪目的场景,是旱起锻炼时忽听国歌响起,老余和女队员珠子循声来到一段土坎边,看到一个吹小号、一个拉二胡的老师,正带领几个小学生进行升旗仪式。面对在弯弯曲曲的木制旗杆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,老余举手庄严敬礼。五星红旗从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升起,迎着新中国的朝阳迅速插遍无数工厂、乡村、军营、机关、学校、小区,一路从烽火硝烟、哨卡边关、建设工地到竞技赛场、驻外机构、深空飞船高高飘扬。经过七十年的奋斗,中国人民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,物质文化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,同时也存在影片中一样不同程度的发展不平衡、不充分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 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经过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努力, 我国以八千万人摆脱绝对贫困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成就,包括象片中老余一样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,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。在同一面旗帜的指引下,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,必将鼓舞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,尽快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。
第三次泪目是老余曾经的战友,拉开胸前衣衫,露出被老百姓误以为黑社会标志的“纹身”,原来是他们在南海服役时特意纹下的身份的标志。看到纹有中国地图和“我是中国人”的前胸,让观众同片中探明真相的青年队员一起无比震惊,不禁对老余和他的战友肃然起敬!浪涌礁盘,孤岛守疆,气候条件恶劣,要死也要做中国人,这就是我们的中囯军人!和平安宁的日子是来之不易,多么让人崇敬的中国军人,多么让人崇敬的转业军人扶贫队员!
影片的后期,在当地党和政府的全力支持下,扶贫队终于帮助邓氏村脱贫致富了。老余没有去县里领奖,来到七年前在邓氏村扶贫修路坠崖身亡的妻子墓前,向亡妻告白了一个丈夫的深情、为之了确的遗愿;县委书记和村里老支书对老余的由衷赞扬,是党和人民告白了对人民子弟兵的高度关爱;邓氏村的脱贫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成就,是党和政府告白了对基层群众的关怀!
走出电影院,看到江南城区十里外滩拔地而起的一栋栋高楼、一个个新区,已经不见了拆迁前草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城踪影,不禁感叹脱贫攻坚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城乡旧貌,我们的生活就象沅江右岸延绵展示的万米画墙,正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不断翻开全新的美好画卷。